如果說有一句話能代表養(yǎng)生理念,我想應該是《黃帝內經》上所說的“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 所謂養(yǎng)生,不過是保證身體健康的手段。其實真正能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就是我們日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黃帝內經》這句話全都說到了。 那么“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倍颊f了些什么呢? 清初養(yǎng)生專家曹庭棟在他所著的《老老恒言》中對食物、飲食、藥粥等項,結合實踐經驗,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和提倡。他認為,飲食不節(jié),脾胃乃傷,并指出“脾胃為后天之本,老年更宜調理脾胃為要?!?“胃陽弱而百病生,脾陰足而萬邪息。” 因此,節(jié)制飲食,調理脾胃是最根本的健康長壽之道。 在節(jié)制飲食方面,第一件事就是量的把控,“量腹節(jié)所受”說得非常好,要根據自己的感覺來確定適量,保持七分飽為宜。 一日三餐,早餐要吃飽,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得少。早餐是保證上午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而午餐是一天中所需能量最多的一頓飯;至于晚餐,因為餐后很少會有腦力或者體力勞動,因此只需要少量的進食就好。 關于食物的冷熱,應順從四時寒暑的自然變化,因胃的秉性是喜暖厭寒,故熱則害少,寒則害多。但是,食物也不能過熱,保證適宜的溫度才是對身體最健康的。 調理脾胃的最佳時機正是眼下這個季節(jié)。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外則暑陽漸熾,內則微陰初生,最當調停脾胃,勿進肥濃。夏日伏陰在內,熱食得有微汗妙。汗由氣化,乃表里通塞之念也。 關于起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節(jié)奏,要定時睡眠,充足睡眠,不要人為熬夜。只有夜里睡眠,兩點鐘左右能分泌褪黑素,白天無論睡多少覺,都沒有這個作用。 此外,還要保證勞逸結合,不過分消耗身體;養(yǎng)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避免傳染病的侵襲;注意調整心理狀態(tài),不要長時間被情緒影響,進而引起身體的不適等…… “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是古人養(yǎng)生智慧的結晶,大道至簡,一語中的。 現代社會,物欲紛繁,要想保證身體健康,我們更應該遵從“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钡酿B(yǎng)生原則,為我們自己的身體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