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6年世界杯確認擴軍、亞足聯(lián)所獲世界杯入場券數量增至8.5張,亞洲各隊,尤其是類似中國隊這樣連續(xù)躋身過去兩屆12強賽卻最終出局球隊爭奪下屆世界杯入場券的幾率相對更高。但以中國國字號男足球隊近年來在國際賽場上每況愈下的表現以及技不如人的現狀來看,“門票增多”與“進軍世界杯”并不能簡單劃等號。在國際排名經本屆12強賽進一步下滑后,中國隊需要作的基礎工作實在太多,比起更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國隊理應扎扎實實做好人才儲備,盡快提升國際排名。 從參賽規(guī)模及概率來說,如果2026年世預賽亞洲區(qū)賽事以18強賽的方式產生最終的世界杯決賽圈入場券,那么預選賽本身的競爭難度顯然要低于俄羅斯世預賽、卡塔爾世預賽采用的12強賽。由亞足聯(lián)競賽委員會內部先行提出的兩套“18強賽”競賽預案,其內容主要的差異體現在,18強賽前各階段賽事是否安排“強、弱隊混戰(zhàn)”。 客觀地說,無論采用哪套方案,“18強賽”都能更大范圍地刺激亞洲各隊,尤其是連續(xù)無緣躋身世界杯正賽球隊的參與熱情。從亞足聯(lián)不遺余力爭取創(chuàng)收角度來說,“12強賽”變更為“18強賽”的意義不止于競賽規(guī)模擴大、競賽數量增加,還在于比賽經營收益的大幅提升。其“增容”性質與亞冠聯(lián)賽擴軍并無區(qū)別。 不過,對中國足球或者說中國隊來說,其比賽“叫好也叫座”并不是終極目標,能夠重返世界杯決賽圈舞臺才是足球界及廣大球迷最期待的。由于目前中國隊深受人才資源匱乏所困,大賽戰(zhàn)績連年處于較低水平線,甚至每況愈下。因此現實來說,“強、弱隊從預選賽同時起步參賽”的世預賽方案更適合當下的國足。當然,在2026年世界杯擴軍這個大背景下,中國隊躋身18強賽理應是大概率事件。但如何進一步突圍,則需要球隊在接下來幾年時間里打好基礎。比如目前中國隊在亞洲足壇范圍內的排名已經跌至第10位,而受疫情影響,球隊除明年本土進行的亞洲杯外,短期內很難落實其它國際比賽。在這種情況下,職業(yè)聯(lián)賽的精心打造、低年齡段(如U23國足、U21國奧適齡青年隊)國字號球隊的人才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換言之,中國隊仍需要為提升國際排名而作一番積累,從而為新一屆世預賽競爭爭得相對有利的分組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