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處理前,首先要了解淤泥的分類,才能確定淤泥處理的方法:
1.自來水廠沉淀池或濃縮池排出的物化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有機與無機混合淤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2.生活污水廠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親水性、微細粒度有機淤泥,可壓縮性能差,脫水性能差。
3.工業(yè)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化和生化混合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混合淤泥,含纖維體的脫水性能較好,其余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4.工業(yè)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理法和化學法產生的物化細粒度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細粒度無機淤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5.工業(yè)廢水處理產生的物化沉淀粗粒度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粗粒度疏水性無機淤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很好。
幾種淤泥處理的方法及優(yōu)缺點分析
①淤泥的衛(wèi)生填埋
這種處置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淤泥又不需要高度脫水,適應性強。但是淤泥填埋也存在一些問題,尤指填埋滲濾液和氣體的形成。滲濾液是一種被嚴重污染的液體,如果填埋場選址或運行不當會污染地下水環(huán)境。填埋場產生的氣體主要是甲烷,若不采取適當措施會引起爆炸和燃燒。
②淤泥的直接土地利用
淤泥土地直接利用因投資少、能耗低、運行費用低、有機部分可轉化成土壤改良劑成分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有發(fā)展?jié)摿Φ囊环N處置方式,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可減少淤泥帶來的負面效應。林地和市政綠化的利用因不易造成食物鏈的污染而成為淤泥土地利用的有效方式。淤泥用于嚴重擾動的土地(如礦場土地、森林采伐場、垃圾填埋場、地表嚴重破壞區(qū)等需要復墾的土地)的修復與重建,減少了淤泥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威脅,既處置了淤泥又恢復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③淤泥的焚燒
濕淤泥干化后再直接焚燒應用得較為普遍,沒有經過干化的淤泥直接進行焚燒不僅十分困難,而且在能耗上也是極不經濟的。 以焚燒為核心的淤泥處理方法是徹底的淤泥處理方法,它能使有機物全部碳化,殺死病原體,可限度地減少淤泥體積;但是其缺點在于處理設施投資大,處理費用高。
淤泥含有多種有機物,因此需要多種微生物來分解。有關資料將厭氧消化中的微生物分為兩類:產酸菌和甲烷菌。所以,我們也能把厭氧消化分為兩步。步,由兼性和組成的產酸菌通過水解作用溶解有機固體。接著溶解質由發(fā)酵作用轉化為酒精和低分子量分子。第二步,有嚴格組成的甲烷菌將乙酸、酒精、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因為兩種菌群只能在無氧的環(huán)境下存活,所以厭氧消化的反應器必須是密閉的。設計容器的時候同時也要考慮另外的一些因素,例如:溫度、pH值和混合物攪拌。 淤泥也可以通過好氧消化穩(wěn)定。這種消化基本上只能用于可生化淤泥而不能用于初沉池淤泥,伴隨著二沉池和淤泥濃縮池中淤泥體積的減少,這個工藝需要不斷的鼓氣。好氧消化多應用于深度曝氣系統(tǒng)。再者,好氧消化對環(huán)境條件不敏感,也不局限有流行變化。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fā)展,大量的建筑垃圾隨意堆放,不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環(huán)境,并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空氣質量。
目前我國的建筑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處理,然而建筑垃圾在堆放過程中,在溫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機物質發(fā)生分解,產生有害氣體,如建筑垃圾廢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在厭氧條件下會轉化為具有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廢紙板和廢木材在厭氧條件下可溶出木質素和單寧酸并分解生成揮發(fā)性有機酸,這種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就會污染大氣;垃圾中的、粉塵隨風飄散,造成對空氣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燒過程中又會產生有毒的致癌物質,造成對空氣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