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聲學技術要求,一定容積的會議室有一定混響時間的要求。一般來說,混響的時間過短,則聲音枯燥發(fā)干;混音時間過長,聲音又混淆不清。因此,不同的會議室都有其比較佳的混響時間,如混響時間合適則能美化發(fā)言人的聲音,掩蓋噪聲,增加會議的效果。揚聲器的布置應使會議室得到均勻的聲場,且能防止聲音回傳。
有關會議室的混響時間,很多文獻內有介紹,但有較大的出入,特別在大容積會議室內,國內外提出的推薦值,差距較大。對此,我們通過對國內42個大小會議室(或以會議為主的會堂)的聲學調查,進行統計分析,提出了隨容積變化的混響時間建議值。
會議室吸聲結構的配置和選擇要根據它的容積標準(即裝修要求)而定:在100m3左右的特小型會議室內(一般的圓桌會議),如果室內陳設有地毯、窗簾和沙發(fā)座,通常不需另作吸聲處理,即可達到預計的混響時間值。在200m3以上的會議室,一般都應配置吸聲料或結構。
在會議室的控制中、高頻混響時間,除了主人依靠聽眾本身和座椅的吸聲外,應根據混響計算,確實在墻面配置強吸聲材料,這對平行側墻和凹弧形墻面來說,還可消除顫動回聲和聲聚焦等缺陷。作為墻面控制中、高頻的吸聲材料,通常有玻璃棉、礦棉板,外設阻燃織物或壁毯,也可配置鉆孔吸聲結構(鋁板或纖維板鉆孔)或織物包阻燃泡沫塑料等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