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種繁殖。湖羊5~6月齡便可以出現(xiàn)初情,不過等到8~10月齡,體重達到成年母羊70%以上再進行配種。配種后合理控制母羊的飼料營養(yǎng),并適當增加運動與光照量,避免母羊過肥而造成難產。做好配種記錄并準確推算預產期,以便做好產期護理和人工助產,減少羔羊傷亡率。
精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麥麩和營養(yǎng)性飼料添加劑。應根據湖羊的膘情、生產階段來制訂相應的飼料配方,以滿足湖羊的需要。尤其在湖羊妊娠后期,更應關注其營養(yǎng)需求,可以通過補飼精料的方式,來提高羔羊的初生重和成活率。精料每只羊日飼喂量具體可參考如下標準。公羊:配種前1個月0.2~0.4公斤,配種期 0.8~1.5公斤;母羊:0.3~0.5公斤,妊娠后期和泌乳前期0.5~0.8公斤;羔羊:15~60日齡利用補料器自由采食,2月齡以上0.1~0.3公斤;育肥羊:0.25~0.50公斤。
由于不同年齡、不同飼養(yǎng)階段的湖羊營養(yǎng)需求不同;因此,在湖羊的養(yǎng)殖過程中,應對其進行分群飼養(yǎng)管理。以肉用羔羊的飼養(yǎng)為例,在有條件的養(yǎng)殖場中,可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有助于實施科學化的飼養(yǎng)管理,而且有助于提升湖羊的養(yǎng)殖水平。舍飼湖羊飼養(yǎng)應保證定時、定量,避免飼喂發(fā)霉變質的飼草。此外,鑒于湖羊具有夜間采食的特性,在夜間應供給其適量的干凈飲水和飼草,以保證湖羊生長發(fā)育的需求。后,為保障羊群有適宜的活動空間,飼養(yǎng)密度不應過大。
繁殖母羊作為整個羊場的核心,應重點加強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以期提高養(yǎng)殖場的綜合效益。母羊配種后30天內,應適當控制營養(yǎng),促使孕酮分泌,以利于受精卵在子宮內順利著床,提高受胎率,增加產羔數。妊娠后31~90天,應適當增加營養(yǎng),飼料可以青干草為主,每只每日補喂精料0.3~0.5公斤,并在舍內放置微量元素舔磚供其舔食。妊娠90天至分娩前,為了促進胎兒的發(fā)育,應適當多補充精料,每只每日飼喂精料0.5~0.8公斤,補充骨粉和食鹽各10克。臨產前1周,應做好母羊圍產期的保健工作。母羊分娩后,可供給適量麩皮鹽湯。產后20天,為保障泌乳的需求,應加大精料的供給量,以0.8公斤/只為宜。哺乳期內要注意觀察母羊的食欲、膘情及羔羊生長狀況,保證營養(yǎng)和飲水供給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