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屬于蒙古羊系的一個分支,祖先為放牧的蒙古羊,后來隨蒙古人南下逐漸遷移至江浙一帶圈養(yǎng),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個體大、生長快、繁殖力強、耐粗飼、耐高溫、耐潮濕可以較好適應當地氣候的羊種,因主要分布在湖州而得名“湖羊”,湖州素來便有“湖羊之鄉(xiāng)”的說法。
飼料營養(yǎng)。根據湖羊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yǎng)需求的不同,合理搭配飼料與飼喂,滿足湖羊生長或生產的營養(yǎng)需求,而又不會造成營養(yǎng)過剩。粗飼料可以采用2~3種青干牧草、農作物秸稈或糟粕等搭配到一起,精飼料搭配可以采用56%玉米、22%豆粕、14%麥麩、4%預混料、2%小蘇打、1.2%碳酸氫鈣、0.8%食鹽搭配到一起。繁殖母羊按照膘情合理搭配精粗飼料,育肥羊前期精粗比例為4:6,到后期可逐漸過渡至7:3。
羔羊飼養(yǎng)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羔羊出生后30分鐘內,應及時哺喂初乳。7~10日齡時,應適時補飼開口料和優(yōu)質青草。二是應根據羔羊的體重和日齡進行適時斷奶,時間以60日齡或體重15公斤時為宜。斷奶后羔羊,應按性別進行分群飼養(yǎng)。三是為了保障舍飼羔羊對微量元素的需求,應在羊舍內放置微量元素舔磚供其舔食。
繁殖母羊作為整個羊場的核心,應重點加強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以期提高養(yǎng)殖場的綜合效益。母羊配種后30天內,應適當控制營養(yǎng),促使孕酮分泌,以利于受精卵在子宮內順利著床,提高受胎率,增加產羔數。妊娠后31~90天,應適當增加營養(yǎng),飼料可以青干草為主,每只每日補喂精料0.3~0.5公斤,并在舍內放置微量元素舔磚供其舔食。妊娠90天至分娩前,為了促進胎兒的發(fā)育,應適當多補充精料,每只每日飼喂精料0.5~0.8公斤,補充骨粉和食鹽各10克。臨產前1周,應做好母羊圍產期的保健工作。母羊分娩后,可供給適量麩皮鹽湯。產后20天,為保障泌乳的需求,應加大精料的供給量,以0.8公斤/只為宜。哺乳期內要注意觀察母羊的食欲、膘情及羔羊生長狀況,保證營養(yǎng)和飲水供給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