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消防事業(yè)需要,德、智、體、美發(fā)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具備掌握火災科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工業(yè)產品及其生產過程和各類設施、設備的消防技術與工程方法,掌握消防法規(guī)、防滅火工程技術、火災調查和滅火救援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大專院校、科研設計院所、企事業(yè)單位消防部門和公安消防部隊從事與消防有關的教學、科研和工程設計、消防管理、火災調查和組織指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消防一詞,系日本語,在江戶時代開始出現這個詞。早見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倉郡的《王人帳前書》,有發(fā)生火災時,村中的消防就趕到的記載。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詞開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國。日本的文字是從中國的漢字演變而來,漢字早在西晉太康五年(284年)就開始傳入日本。消防一詞不僅字形與漢字完全相同,字義也無差別。消防一詞的出現,充分反應了當時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密切。火災與消防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命題。在各類自然災害中,火災是一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發(fā)生頻率很高的災害。這種災害隨著人類用火的歷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災的消防工作(古稱火政),也就應運而生。
奴隸夜間放火焚燒奴隸主的三座糧食倉庫。這是有文字以來,早的火災記錄。 事實上,文字出現之前,先民們早已遭到火災的焚掠。為了生存的需要,我們的祖先早就開始了防范和治理火災的消防工作。當考古工作者,把一座埋藏在地下數千年的人類居住遺址,發(fā)掘并展現在世人面前時,我們驚異地發(fā)現,這些居住遺址,簡直就是早期建筑火災的見證。如果說二千年前西安半坡遺址,那一座半地穴式的方形小屋,因火災毀壞后留下的木炭還清晰可見,足以表明是一座比較原始的早期建筑火災現場遺址的話,那么五千年前甘肅秦安大地灣大型公共建筑遺址,就不僅僅是建筑火災現場遺址,那此在木柱周圍用泥土構筑的的防火保護層和殘存的防火保護層中、涂抹于木柱上的一層堅固防火涂料(膠結材料),就更能證明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探索建筑防火的技術,其成就,令人驚嘆不已。
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
由泡沫液罐、泡沫消防泵、比例混合器、泡沫混合液管道及儲罐上設置的固定空氣泡沫產生器組成的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
冷卻噴淋給水系統
由消防水池(罐)、消防水泵、消防給水管網及儲罐上設置的固定冷卻水噴淋裝置組成的消防冷卻給水系統。
固定煙霧滅火裝置
以煙霧滅火劑在煙霧滅火器內進行燃燒反映,產生出煙霧滅火氣體,噴射到儲罐內自動地撲救初起火災的滅火系統。
固定干粉滅火裝置
安裝在特定部位,由干粉供應源、輸送管路、噴放器件、探測控制器件等組成的固定滅火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裝置
用于探測初起火災并發(fā)出警報,以便采取響應措施的系統;主要由探測器、控制和指示設備、火災警報裝置、自動消防設備控制裝置等。
自動噴水滅火裝置
在火災情況下,能自動啟動噴頭灑水滅火的滅火系統;主要由噴頭、、報警控制閥門、附件和配件、報警控制裝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