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色呈灰黑色,體背和頭頂色較暗黑,腹部淡白,體側各有不規(guī)則黑色斑塊,頭側各有2行黑色斑紋。奇鰭黑白相間的斑點,偶鰭為灰黃色間有不規(guī)則斑點。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鱗片,圓鱗,頭頂部覆蓋有不規(guī)則鱗片。側線平直,在肛門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鱗片,行于體側中部,后延至尾部。
在國外,烏鱧主要分布在朝鮮的南、北地區(qū)。在我國烏鱧的地理分布非常廣泛,除西部高原地區(qū)外,長江流域至黑龍江流域的廣闊地帶均有大量分布,此外在云南省和臺灣省的部分地區(qū)也有少量的分布。
烏鱧是肉食性的魚類,生性兇猛,食量較大。捕食對象一般隨魚體的大小而異。子稚幼魚主要攝食輪蟲、撓足類、枝角類及搖蚊幼蟲等;幼魚主要攝食水生昆蟲的幼蟲、小魚小蝦等;成魚則以各種小型魚類和蝦類為捕食對象。捕食的魚類在不同水域有很大的差別,但通常多為該水域的優(yōu)勢種群。例如,黑龍江中的烏鱧主要捕食鯽魚、鯉魚、雅羅魚、鰟鮍、蛇鮈等;長江流域則以刺鰍、沙鰍、泥鰍、鯽魚、鰟鮍類為主。此外烏鱧還具有自相殘殺的習性。烏鱧的食量與水體溫度有著緊密的關系,夏季水體溫度高時烏鱧的攝食量非常大;當水溫在12℃以下時便會停止攝食。
黑魚繁殖關鍵是看水溫,一般水溫穩(wěn)定在20℃以上時,就可以進行繁殖。為了達到更好的繁殖效果,在繁殖前20天左右需進行一次性腺成熟情況的檢查。方法是將親魚池水排干,進行逐條檢查親魚的性腺成熟程度,并按成熟程度分池放養(yǎng)。
檢查性腺時的困難是雌雄鑒別。黑魚的第二性征差異不明顯,從外形上很難鑒別。特別是黑魚人工繁殖時要采取對組繁殖(單繁),因此雌雄的鑒別十分重要。如果有一尾親魚選錯,那么這一組就不可能進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