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長形,呈圓柱狀,尾柄側扁而薄。頭小。吻尖??谙挛唬蜀R蹄形。須5對(吻須1對,上頜須2對,下頜須2對)。眼小,側上位,被皮膜覆蓋,無眼下刺。鰓孔小,鰓裂止于胸鰭基部。鱗甚細小,深陷皮內。側線完全。側線鱗多于150。鰾很小,包于硬的骨質囊內。背鰭短,起點與腹鰭起點相對,具不分枝鰭條2,分枝鰭條7。胸鰭距腹鰭較遠,具不分枝鰭條1,分枝鰭條10。腹鰭不達臀鰭,具不分枝鰭條1,分枝鰭條5-6。臀鰭具不分枝鰭條2,分枝鰭條5。尾鰭圓形。
食用及營養(yǎng):泥鰍肉質細韌,營養(yǎng)價值高。東南亞人民很喜食。 [10] 泥鰍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還有多種維生素。泥鰍肉中含蛋白質18.4-20.7%,脂肪2.7-2.8%,灰分1.6-2.2%,每100克肉中含維生素A70IU,維生素B130微克,維生素B2440微克,鈣51毫克,磷154毫克,鐵3毫克,所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而且還含一種類似EPA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保護血管,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鰍含有的某些維生素比其他魚類高,如維生素A、C及B族維生素,經常食用能提高身體。
泥鰍放養(yǎng)前先常規(guī)清塘。泥鰍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20-30千克/100平方米,帶水清塘。后用30-45千克/100平方米的腐熟人畜糞作基肥,池水加至30厘米。待水色變綠,透明度為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泥鰍苗。具體操作如下:每100平方米水面撒8-10千克生石灰,2-3天后加水。7天后排干,然后放進新水,水深20-30厘米。再施沼液,每100平方米約5000千克,培肥池水。
池塘混養(yǎng)即和其他魚類混養(yǎng),如和鰱魚、鳙魚、草魚、鳊魚等混養(yǎng)。這種養(yǎng)殖方式的選塘、清塘、、放養(yǎng)等和池塘養(yǎng)殖相同?;祓B(yǎng)的優(yōu)點:不需專門給泥鰍投喂較多餌料,只需給其他魚類投餌,而魚類吃不完的餌料和排出的糞便即為泥鰍的食物來源。這種養(yǎng)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價值大,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