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謂長期寄居他鄉(xiāng)。唐賈島《上谷旅夜》詩:“世難那堪恨旅游,龍鐘更是對窮秋。故園千里數(shù)行淚,鄰杵一聲終夜愁。”唐尚顏《江上秋思》詩:“到來江上久,誰念旅游心。故國無秋信,鄰家有夜砧。”明文徵明《枕上聞雨有懷宜興杭道卿》詩:“應有旅游人不寐,凄涼莫到小樓前?!鼻尻懸詼彙独鋸]雜識·孔宥函司馬》:“廿載邗江路,行吟動值秋……旅游復何事,飄泊問沙鷗。”[2]
基本概念
旨在提供一個理論框架,用以確定旅游的基本特點以及將它與其他類似的、有時是相關(guān)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動區(qū)別開來。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義,1942年,瑞士學者漢沃克爾和克拉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