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機油再生基礎油技術:采用免蒸餾無酸堿絮凝技術步低溫80度脫水、脫氫,第二步脫膠,第三步脫色油品溫度降到60度時加脫色劑攪拌30分鐘, 沉淀1小時(以客戶所帶油品為主),脫色即成基礎油(黃白色),出油率高達85-95%以上,然后調(diào)和成機油。整個生產(chǎn)過程不用高溫裂解、不用酸堿洗、無氣味、無噪音、無廢水、無污染,環(huán)保。
不適合當基礎油的通常是石油提煉的礦物油,如嬰兒油或分子較大的綿羊油等。因為礦物油不但不含養(yǎng)分,還因為滲透力差容易阻塞毛孔,造成粉刺與膿瘡;混合精油做按摩時,更會阻撓肌膚對精油的吸收,無法發(fā)揮療效。
合成基礎油(PAO):并非直接來源于石油煉制,而是對石化產(chǎn)品進行合成加工后獲得的基礎油。
加氫基礎油: 對礦物油進行加氫處理后獲得的基礎油。
溶劑精制礦物油: 由溶劑法精制獲得的礦物油型基礎油。
其他基礎油:不屬于以上3種分類的基礎油。
用全加氫工藝制得,與II類基礎油相比,屬高黏度指數(shù)的加氫基礎油,又稱作非常規(guī)基礎油(UCBO)。III類基礎油在性能上遠遠超過I類基礎油和II類基礎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數(shù)和很低的揮發(fā)性。某些III類油的性能可與聚α-烯烴(PAO)相媲美,其價格卻比合成油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