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中的注意事項
拆除工作開始后,施工方要派專人負責檢查、監(jiān)督工程的情況。一方面要做好記錄,另一方面,當發(fā)現有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時,要停止作業(yè),并積極采取相關措施,消除隱患。
在施工時,要注意分段進行施工,不能夠進行垂直交叉作業(yè)。此外,還要注意施工的細節(jié)。比如在拆除橫梁時,要確保下落被有效的控制。在拆除柱子時,要先沿著柱子的底部剔鑿出鋼筋,并用手動倒鏈進行定向的牽引,還要用氣焊來切割柱子三面鋼筋,這樣才能保留牽引方向正面的鋼筋。對于需要進行拆除的管道、容器等,要查清楚殘留物的種類、化學性質,然后針對此采取相應的措施,后才能進行施工。
房屋拆遷許可證是拆遷行為獲得行政許可、拆遷人從事房屋拆遷的法律憑證。房屋拆遷許可證具有一次性、局部性的特點,它只對特定的項目,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有效。實施房屋拆遷許可證制度,是國家加強對房屋拆遷工作的管理,維護國家和拆遷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途徑。
在拆遷過程中,行政機關可能會實施多個能夠直接影響公民權利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其中令人關注的有以下兩個:一是頒發(fā)拆遷許可證的行政許可行為,二是批準征用集體土地審批行為。毫無疑問,這兩個行政行為都屬于可訴的具體行政行為,如果被拆遷人或被征用土地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行政許可證或確認征地行為違法。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行政相對人提起這樣行政訴訟的條件并不具備。比如,在有的地區(qū),有關部門為了所謂的“獻禮工程”,在沒有辦理任何拆遷和征地手續(xù)情況下就對有關房屋進行了拆遷。在這種情況下,房屋所有人重要的目的是獲得賠償,其再單純提起要求確認行政行為違法的行政訴訟顯然已無多大意義,而且直接要求司法機關確認行政行為違法,可能在立案上都會存在各種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代理律師其實可以考慮以“行政事實行為”侵權為由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理由有三:,可以在立案環(huán)節(jié)回避行政行為對與錯的問題,立案相對容易。第二,依據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對于行政事實行為當事人可以在未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下直接要求行政賠償,這樣就為當事人節(jié)省了訴訟成本。第三,司法機關對行政事實行為的確定并不像具體行政行為那樣嚴格,只要該行政事實行為有政府的主導作用在里面,就可以認定該行為是政府實施的,這比在單純的行政訴訟中行政相對人要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主體相對來說要容易?;谝陨峡紤],筆者認為,在這種案件中以行政事實行為理論為指導設計相應的訴訟思路,而不能僅僅局限于原有的具體行政行為理論中。
明確取消建設單位拆遷資格?!秶型恋厣戏课菡魇张c補償條例》規(guī)定,政府是房屋征收和補償的主體,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政府房屋征收部門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實施機構承擔房屋征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征收實施機構應當在委托范圍內承擔具體工作,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房屋征收部門對房屋征收實施機構實施房屋征收與補償的行為應當負責監(jiān)督,并對該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采取暴力、脅迫以及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