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來源有一個故事,在二戰(zhàn)時,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擊而沉沒,大批船員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遠離大陸,絕大多數的船員不幸犧牲了,但仍有極少數的人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磨難后終于得以生還。當人們在了解了這些生還下來的人的情況后,發(fā)現了一個令人非常驚奇的事實,這就是這些生還下來的人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都是些身體強壯的小伙子,而大多數是些年老體弱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了解情況,專家們終于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來,關鍵在于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當他們遇到災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我一定要活下去,有一種強烈的求生欲望,而那些年輕的海員可能更多的想到的是:這下我可能就完了,我不能活著回去了。當時有個德國人庫爾特·漢恩提議,利用一些自然條件和人工設施,讓那些年輕的海員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戰(zhàn)的活動和項目,以訓練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后其好友勞倫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訓練學校,以年輕海員為訓練對象,這是拓展訓練早的一個雛形。
二戰(zhàn)以后,在英國出現了一種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訓,這種訓練利用戶外活動的形式,模擬真實管理情境,對管理者和企業(yè)家進行心理和管理兩方面的培訓。由于拓展訓練這種非常新穎的培訓形式和良好的培訓效果,很快就風靡了整個歐洲的教育培訓領域并在其后的半個世紀中發(fā)展到全世界。至今,在全世界28個國家和地區(qū)共成立了48所OUTWARD-BOUND統(tǒng)一命名的拓展訓練學校。這些拓展訓練學校已經成為一個國際訓練組織,它的總部設在加拿大的渥太華。國際拓展組織有一個共同的使命宣言,叫做:激發(fā)自尊、幫助他人、服務社會、放眼未來。
"努力/放棄"(積極/消極)的心理力學模型、以及"體驗、了解、控制、超越"的心理適應規(guī)律。其基本原理為:通過戶外體驗項目活動中的情景設置,使參加者充分體驗所經歷的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從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團隊)面臨某一外界刺激時的心理反應與后果,進而學會控制、實現超越。
培訓分類
專業(yè)拓展培訓
增值型拓展培訓
標準型拓展培訓
經濟型拓展培訓
青少年素質拓展
大學生素質拓展
部隊拓展基地
企業(yè)團隊拓展訓練
新員工拓展訓練
領導力拓展訓練
團隊協(xié)作拓展訓練
客戶關系的拓展訓練
在傳統(tǒng)的經濟模式中,產品個性化與產品批量生產是兩個相互矛盾的概念,
一般而言,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形成批量,而標準化是必然以犧牲個性化為代價的。而體驗理論替代了這一理論,提出了大批量生產個性化產品的概念。體驗理論的理想特征是:在這里,學習是一個過程,學習者是這一過程的“產品”,因為當學習過程結束的時候,記憶將長久保存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學習者愿意為這類體驗支付相關時間與費用,因為它美好、難得、非我莫屬、不可復制、不可轉讓、轉瞬既逝。
拓展培訓具有如下特點:
1. 時尚性
適應了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質和回歸自然的需求。
2. 突破性
并非體育加娛樂,也不是魔鬼訓練,而是對正統(tǒng)教育的一次提煉和綜合補充,打破常規(guī),產生新的意義。
3. 豐富性
所有項目以體驗活動為先導,引發(fā)出人知、情感、意志和交往活動,
拓展培訓
拓展培訓
使短暫的訓練充實而豐富。
4. 挑戰(zhàn)性
所有項目都具有一定難度,心理、體能、智能的極限挑戰(zhàn)。
5. 自然化
與大自然互動,通過自然的學習方式,達到自然的個性成長。
6. 團體性
實行分組活動,強調團隊合作。通過面對共同的困難,使每一名隊員竭盡全力,既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同時又從團隊中汲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
7. 高峰體驗
在克服困難、順利完成課程要求以后,隊員能夠體會到發(fā)自內心的勝利感和自豪感,獲得人生難得的高峰體驗。
8. 自我教育
充分尊重隊員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即使在課后的總結中,教員也只是點到為止,主要讓隊員自己來講,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9. 人性化
心的旅程,重視心靈的感動和感悟。
10. 與傳統(tǒng)培訓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