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硬鉻工藝的主要特點
從常用的鉻酸電解液中電鍍鉻,其工藝特點如下:
1、鍍鉻電解液的主要成分不是金屬鉻鹽,而是鉻酸。
2、鍍鉻電解液中必須加入少量具有催化作用的陰離子,如硫酸根、氟硅酸根離子等,才能使電鍍過程正常進行。
3、電解液的分散能力很低,不易得到均勻的鍍層。要想等到厚度均勻的鍍層,必須采用適當?shù)膴A具、象形陽極、輔助陰極或絕緣屏蔽等措施。
4、鍍鉻使用的電流密度很高,電流密度常在20A/dm2以上;鍍鉻槽電壓較高,通常6~12V。
5、鍍鉻電解液的電流效率較低,,普通鍍鉻電解液的電流效率在20%左右。
6、陽極采用鉛、鉛-銻合金或鉛-錫合金等做不溶性陽極,不能用金屬鉻作陽極。
7、工藝參數(shù)對鍍鉻層性質(zhì)有影響,采用不同的電流密度和溫度,可得到不同性質(zhì)的鍍鉻層。
鍍鉻過程還有三個特殊現(xiàn)象:陰極電流效率隨鉻酸濃度的升高而下降,降溫度升高而下降,隨陰極電流密度的升高而升高。
電鍍硬鉻在進行使用時鍍鋅平滑且細致光亮,在進行操作時鍍層厚度均勻,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其高電流密度之過厚沉積,在操作時不會浸蝕鉛錫陽極,無需使用特殊陽陰極材料,前處理流程、陽極、鍍槽等均與一般傳統(tǒng)鍍鉻工藝一樣。
電鍍硬鉻對一般硬鉻鍍液有害的雜質(zhì)亦同樣會影響RC-25鍍液。三價鉻及金屬(鐵、銅、鎳)雜質(zhì)過多時,會降低鍍液的導電性能,使鍍層粗糙。總雜質(zhì)含量不能超過7.5克/升,氯離子含量亦不宜超過100pm.
電鍍硬鉻的表面處理手工化學處理,表面處理是在基體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層與基體的機械、物理和化學性能不同的表層的工藝方法。表面處理的目的是滿足產(chǎn)品的耐蝕性、耐磨性、裝飾或其他特種功能要求。
電鍍硬鉻的手工處理
如刮刀、鋼絲刷或砂輪等。用手工可以除去工件表面的銹跡和氧化皮,但手工處理勞動強度大、生產(chǎn)效率低,質(zhì)量差,清理不徹底。
一般來說,模具不進行熱處理是不行的,否則模具的質(zhì)量和性能各方面也都是無法達標的。既然模具熱處理這么重要,那肯定要好好運用,比如處理的工藝、處理的設備等等。市場上模具熱處理設備有不少,哪一種更符合要求呢?
1、模具熱處理設備之燃料爐
這是一種以固體、液體和氣體作為燃燒熱源的加熱設備,燃料經(jīng)過燃燒之后會直接產(chǎn)生大量的熱能量。由于這屬于一次能源,因此性價比還是較高的,但就是掌握不好的話容易使模具表面脫碳或氧化,從而影響模具熱處理效果。
2、模具熱處理設備之電阻爐
它屬于電爐中的一種,它以電為熱能源,電阻體為發(fā)熱元件。它的運用解決了模具熱處理中無氧化問題。
3、模具熱處理設備之感應爐
通過電磁感應的作用,會使模具內(nèi)產(chǎn)生感應電流,促使去迅速加熱。相比上面兩種熱處理設備來說,感應爐的運用屬于比較優(yōu)良的一種,它能用來進行模具表面熱處理淬火、回火及化學熱處理等。
既然模具熱處理設備種類這么多,選用的時候一定要謹慎,要根據(jù)材料、要求等方面的特性,選擇匹配的設備,才能獲得理想的熱處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