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視化管理作為一種有效的現場管理手段在很多領域得到推廣。本文以如何做好變電站現場管理為出發(fā)點,在遵循目視化管理原則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目視化管理在變電站現場中的應用。以期通過目視化目視管理使變電站現場管理的各種要求直觀化、條理化,以利于操作人員學習、掌握,從而提高變電站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 變電站 現場 目視化管理
0引言:
目視化管理實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企業(yè)的現場管理水平。一個整潔、規(guī)范的工作現場不僅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改善員工的工作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作風、保障工作。目視化管理作為現場管理的一個有效手段已被廣泛的應用于實際。本文以FC變電站為例,淺析目視化管理在變電站現場管理中的應用。
1目視化管理的定義及目的
目視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觀而又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生產活動,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種管理手段,也是一種利用視覺來進行管理的科學方法。通過對人員、工器具、設施設備和作業(yè)現場采取簡單、明了、易于識別的目視化管理方法,方便作業(yè)現場的管理,確保作業(yè)。
2 目視化管理的基本原則
2.1色彩化:通過標示、標識,進行色彩管理,使大家容易看得見,一眼就能判斷正?;虍惓#?/span>
2.2透明化:使所有需要管理的部位、地方顯露出來,便于自主管理自主控制;
2.3界限化:也就是標明標示管理界限,標示正常與異常的定量界限,使之一目了然。
3目視化管理在變電站現場管理的實施及效果
我們以FC變電站為例,重點探討目視化管理在變電站規(guī)章制度、工器具、工作流程、一二次設備、物品擺放、企業(yè)文化宣傳等方面的應用及效果。
3.1規(guī)章制度上墻
FC變電站將年度生產目標、工作標準和工作理念分別上墻,在量化責任的同時為員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3.2設置提示牌
在設備區(qū)設立了溫馨提示提示牌,比如 “作業(yè)現場四到位”、“作業(yè)前四清楚”。它們可以時刻提示著每一位進入設備區(qū)工作的人員在工作時時刻遵守規(guī)章制度,并在潛移默化中使意識深入人心,使風險管控工作形成常態(tài)。
3.3設置工作管理看板
為了合理的安排生產工作,保證值班人員時刻掌握站內工作進度情況,FC變電站設置了工作管理看板,該看板有五個專欄組成。
3.3.1日常工作提醒專欄:將近重要、緊急的工作內容寫在工作提醒欄中,例如:FC變電站在什么時間安排有大型停送電操作,時刻提醒值班人員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3.3.2學習專欄:張貼近期的要求或者事故通報文件,讓大家交流學習,汲取事故教訓,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及時改進、糾正。
3.3.3設置工器具專欄
在工器具專欄中,對每種工器具的實驗日期、周期、數量、使用情況等分列表示,在每次使用工器具室都對相應內容進行實時更新。
3.3.4缺陷提示欄:對站內設備缺陷在管理看板上進行提示,將發(fā)現的缺陷按照危機缺陷、嚴重缺陷、一般缺陷進行分色標識,并注明缺陷內容;在缺陷現場也放置一塊相同的三角標志,內容與缺陷欄中相對應,使值班人員從交接班開始就對站內整體設備狀況做到心中有數,確保有缺陷的設備重點巡視。
3.3.5工作時時監(jiān)督欄:對變電站專職人員進行分色標識,并制作磁條卡,對照每人負責的任務進行對位粘貼,這樣專職人員在進行什么類型的工作、進展到那種程度,從看板上可以一目了然。
3.4張貼一次設備提示卡
在開關、刀閘操作把手上張貼提示卡,對操作設備操作前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直觀提示,為標準化操作提供保障;在不經常操作的設備上粘貼操作提示卡及提示,避免因生疏造成不會操作或操作錯誤。
此外,還在斷路器上粘貼的巡視關鍵點提示卡,在端子箱上粘貼的清掃流程圖,在保護柜上粘貼保護動作報告調取步驟等,這些方法都使管理更加直觀,工作更加方便、。
3.5保護壓板分色管理
對保護壓板進行分色管理,并對特殊功能壓板進行現場注釋。對保護正常運行時應該在投入位置的壓板粘貼紅色提示點,對禁止投入的壓板粘貼黑色提示點,對根據運行方式進行合理投退的壓板粘貼黃色提示點,同時對壓板的使用方法粘貼提示卡片。
3.6工作提示看板
FC變電站以時間為節(jié)點,制作了工作提示看板,即“一日工作流程提示”,擺放在主控臺上,對值班員每日值班工作展開進行了規(guī)范。為了方便值班人員日常工作,制作了常用通訊錄看板,放置在控制臺上。上面有站內人員聯系電話、工區(qū)人員聯系電話及相關調度人員名單,輕巧方便,省去了翻閱電話薄的時間,為日常操作、事故處理等工作提供了便利。
3.7物品定制擺放
FC變電站對電纜溝蓋板、空調室內機、室外照明燈具、粘鼠盒、甚至是垃圾箱上都粘貼編號,在主控室、材料室、資料室的物品上粘貼“位置標識”并設置詳細臺帳。如若物品出現問題,可直接通過物品編號,查找物品臺賬,就能知道該損壞物品的尺寸、型號、規(guī)格等技術標準,實現了定置化管理,提高了處理缺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