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家禽的一種。有別于籠養(yǎng)的肉雞、蛋雞。公雞冠大而紅,性烈好斗,母雞雞冠極小。土雞也叫草雞、笨雞,是指放養(yǎng)在山野林間、果園的肉雞。土雞科學管理很重要:
①雛雞進入育雛室,周每平方米50只,且隔開為一群,在彈性塑料網上或竹編網上鋪新鮮干凈的干稻草。鋪草厚度以雛雞糞便能從其空隙中落到地上為宜。第二周每平方米40只,撤去鋪草,使雞糞直接通過網眼落到地上。第三周每平方米30只,之后為10只。
②按日齡、強弱、大小、公母分群飼養(yǎng)雛雞。
③雞舍溫度周為32℃,以后每周降2.5℃,至自然溫度21℃時脫溫。
④采用1小時光照、3小時黑暗的4小時周期間隙光照法,使雞的活動與休息適量,促進土雞的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節(jié)約電費。光照強度參照白天采光窗的光照強度。
⑤雛雞25日齡方可放牧,這是保證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雞(草雞)是優(yōu)良的蛋肉兼用品種。不僅肉質細嫩,醇香可口,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土雞體小身輕,很適合放于野外養(yǎng)殖,在果園、田地放養(yǎng)土雞,不但可以增強雞的抗病力,還對保護果園、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草雞場場址的選擇直接關系著草雞場的防疫情況和經濟效益. 根據飼養(yǎng)規(guī)劃的巨細和本錢條件,一般要考慮以下兒個方面:
(1)交通便利
雞場方位應選擇在交通便當的當地,挨近公路、挨近花費地和飼料來源地。場址既要與首要交通干線有一定 的距離,在1000米以上,利于防疫,又要滿意雞場繁忙運 物使命的需要。
(2)水源滿足
一個生產規(guī)劃1萬只的雞場,每天需要飲水 3-4噸,而其他用水,如洗刷、降沮、日子用水等也不少于10噸。因此,考慮養(yǎng)雞場的水源時,首先要先要知道供水量是不是滿足,其次檢查 水源的水質.
(3)防疫隔離好
雞場的選擇是未曾養(yǎng)過任何牲畜和 家禽的當地。與公路、農貿市場、屠宰加工廠、肉食品加工廠、 皮毛加工廠、居民點等易于傳達疾病的當地盡可能遠些。場址應 選在地形較高、通風出色和易于排水的當地。
(4)確保電源
雞場內照明、供水、供溫、通風換氣等都需 要用電,因此雞場需求電源滿足。
(5)環(huán)境條件出色
選擇場所時以平坦或稍有斜度的地形為 好,土質以沙質土坡較為合適,一起要知道場址所在地的天然氣 候條件,如、氣溫.降雨量及風力等情況.
(6)有展開空間
場所要合理方案,要有利于農、林、牧、 副、漁綜合利用,也要考慮雞場將來展開擴展的可能性。
雛雞飼養(yǎng)
1、適時開食和飲水:雛雞先在舍內飼養(yǎng),在雛雞入舍后1—2小時即可給以飲水,可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多維維生素或配制0.01%的高錳酸鉀溶液飲水,以增強雞的體質,緩解應急反應,便于胎糞的排出。水溫一般要接近舍溫(20—22℃),雛雞一般在出殼24小時后開食,初時可喂碎米,3日齡后改喂全顆料飼料。
2、控制好雞舍內的溫度:剛出殼的雛雞溫度要求攝氏35℃(指與雞背部同高處的溫度)以后每5天降低1℃,在35—42日齡時溫度后降至20—22℃。在保溫的同時,還需要通風換氣,常用的保溫方法有紙箱、熱炕、育雛籠等。熱炕的育雛方法是:炕上用磚砌成墻,用竹片做成拱形,棚高0.8-1.0米,四周用塑料薄膜覆蓋做成簡易小溫室,在炕上鋪墊短麥草、干鋸末等,炕上的墊料2-3天要更換一次。
3、光照要適當:1日齡小雞光照相23小時(燈泡不要過大,一個炕一個15-25W的即可),2-15日齡每天減少1小時,16日齡后不再補充光照。
4、舍內飼養(yǎng)密度要適宜:0-10日齡的雛雞每平方米40-50只,10-20日齡30-40只,20-30日齡20-30只,42日齡每平方米20只。
5、注意通風:雞舍內要通風,它能給雞保證足夠的氧氣,但要防賊風。
6、定期喂不溶性沙礫。沙礫能增強雞的消化功能,有利于雞的生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