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類是植物中形態(tài)構造較獨特的植物類群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竹類的分布中心之一,有著極為豐富的竹種資源。竹子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觀賞吉祥植物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尚書·禹貢》“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說明那時的古人就已懂得欣賞秀麗的竹林風光了。古往今來,有關竹子的詩詞歌賦枚不勝舉,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竹文化。
竹子是一種速生型草本植物,其竹葉呈狹披針形,長7.5~16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毫米,邊緣之一側(cè)較平滑,另一側(cè)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zhì)薄而較脆。竹筍長10~30cm,成年竹通體碧綠節(jié)數(shù)一般在10~15節(jié)之間。
竹子花是像稻穗一樣的花朵,不同種類的竹子的花顏色是不同的,不過主色都為黃,綠色,白色,有的配有紅色,粉色等。但由于是風媒花,都不會太鮮艷的。每朵花,都有3枝雄蕊和一枝隱藏在花朵內(nèi)的雌蕊,當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就能形成種子,經(jīng)繁殖,就能長出新的竹子。開花后竹子的竹干和竹葉則都會枯黃。
竹葉:《本草綱目》:“淡竹葉氣味辛平,大寒,;主治:心煩、尿赤、小便不利等??嘀袢~氣味苦冷、;主治口瘡、目痛、、中風等。藥用竹葉以夏秋兩季采摘嫩葉,曬干、煎水飲;用量2到4錢”,竹葉還常用于作藥粥。據(jù)清代曹庭棟名醫(yī)所編的《老老恒言》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葉粥治老人膈上風熱,目赤,視而不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