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災害主要是指崩塌(含危巖體)、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等,它們是比較公認的因地殼表層地質結構的劇烈變化而產生的,且通常被認為是突發(fā)性的。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地質環(huán)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地質學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梢哉f,環(huán)保、地災勘察確實是地質學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之一。
鉆探比坑探工效高,受地面水、地下水及探測深度的影響較小,故廣為采用。但不易取得軟弱夾層巖心和河床卵礫石層樣品,鉆孔也不能用來進行大型現場試驗。因此,有時需采用大孔徑鉆探技術,或在鉆孔中運用鉆孔攝影,孔內電視或采用綜合物探測井以彌補其不足。但在關鍵部位還需采用便于直接觀察和測試目的層的平洞、斜井、豎井等坑探工程。
地質勘察是指對地質情況進行系統、的調查和研究,以獲取有關地質構造、地質巖石、礦產資源等方面的信息。而地質勘察又分為初勘和詳勘兩個階段。
初勘是指在地質勘探的初期,對勘探區(qū)進行簡單、快速的勘察,以確定勘探區(qū)的地質情況和礦產資源潛力,為后續(xù)的詳細勘察提供基礎資料。初勘主要包括野外地質調查、地球物理探測、遙感技術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