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盡心陪伴,給患者心理上的安撫:
臨終期的患者,不但對生命有渴望,還對死亡有恐懼,他們心靈身體飽受折磨。這段時間,親人陪伴在他們身邊會很大程度的消除他們的孤寂感,傾聽他們的不安,滿足他們后的心愿,是后的一段陪伴留下美好的回憶。
這還算不上殘忍。在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得被動地接受這樣的“待遇”:一是過度。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后一息仍在接受創(chuàng)傷性的。另一個極端是不足,也就是說,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適直到死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脫。
在生命的后階段,甚至在死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與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
一項對100個晚期癌癥病人的調查顯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于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tài)。但當進入死前后6小時,清醒者僅占8%,42%處于嗜睡狀態(tài),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要等到后而措手不及。
臨終關愛不同于安樂死,這即不促進也不延遲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務包括對癥、家庭護理、緩解癥狀、控制疼痛、減輕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負擔和消極情緒。所以臨終關懷常由醫(yī)師、護士、社會工作者、家屬、志愿者以及營養(yǎng)學和心理學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員共同參與。臨終關懷和腫瘤預防、一樣,是癌癥研究中不可忽視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