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廠區(qū)建于赤水河上游,水質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且無污染。峽谷地帶微酸性的紫紅色土壤,冬暖夏熱、少雨少風、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加上千年釀造環(huán)境,空氣中充滿了豐富而獨特的芳香。
茅臺酒作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46] 建國后,茅臺酒又多次獲獎,遠銷世界各地,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
茅臺酒有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歷史上在中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fā)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在中國酒業(yè)中的傳統(tǒng)特殊地位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是三代偉人的厚愛和長期市場風雨考驗、培育的結果。亦得到人民群眾在實際的生活品味和體驗中的贊譽之聲。
茅臺酒(貴州茅臺酒)產地范圍為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zhèn)內,南起茅臺鎮(zhèn)地轄的鹽津河出水口的小河電站為界,北止于茅臺酒廠一車間的楊柳灣,并以楊柳灣羊叉街路上到茅遵公路段為北界,東以茅遵公路至紅磚廠到鹽津河南端地段為界,西至赤水河以赤水河為界,約7.5平方千米。從該范圍往南延伸,地處赤水河峽谷地帶,東靠智動山、馬福溪主峰,西接赤水河,南接太平村以堰塘溝界止,北接鹽津河小河口與原范圍相接,延伸面積約7.53平方千米,總面積共約15.03平方千米。
主要工藝流程及要求:
(1)制曲:小麥經破碎,加入母曲和水制成曲胚,用稻草間隔入倉發(fā)酵40天后拆曲,貯存6個月后投入制酒生產。
(2)制酒:
①投料階段:重陽開始分2次投料,即下沙和造沙(沙指高粱)。下沙高粱經破碎后加熱水潤糧,次日加母糟蒸糧,下甑攤晾,之后加曲和尾酒拌勻堆積,達到工藝要求,入窖發(fā)酵30天后開窖取醅,再與造沙經破碎、潤糧后的高粱拌勻,從蒸糧開始重復上述工序。
②餾酒階段:餾酒階段共有7個輪次,每個輪次均經攤晾、加曲、堆積、入窖和餾酒操作。
制酒過程共經歷9次蒸煮(餾),8次攤晾、加曲、堆積、入窖,7次取酒,一年一個生產周期。
(3)貯存勾兌:基酒(輪次酒)分醬香、醇甜香、窖底香3種典型體貯存于陶壇中,將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體、不同酒度、不同酒齡的基酒進行勾兌,勾兌后貯存于陶壇。貯存勾兌工序至少歷經3年。
(4)包裝:勾兌后的酒經檢驗合格后,采用不透明容器包裝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