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模塊
利用微處理器技術實現各種電氣部件和驅動電機的控制。
微處理器一般采用單片機,但如果控制系統(tǒng)比較復雜,或是需要與很多其他系統(tǒng)(包括票務系統(tǒng)、門禁系統(tǒng)等)集成時,并且對響應時間要求很高的情況下,需要采用性能更高的ARM處理器甚至Cortex處理器。
簡單控制電路一般由主控板、電機控制板及輔助控制板即可實現,復雜控制電路(如地鐵檢票機)則需要配置專門的工控機來實現。
行人檢測模塊:用于識別行人的通行狀態(tài),判斷行人是否合法通行,并且可以判斷行人是否處于攔阻體運動范圍內,以保護行人的人身。檢測模塊的性能非常關鍵,影響到閘機的有效性和性,主要由硬件--傳感器和軟件--識別算法這兩個因素決定。傳感器一般采用紅外光電開關(比較常見)或紅外光幕,紅外光電開關又分為成對使用的對射式(比較常見)和單個使用的反射式;高端閘機會采用10對以上進口紅外光電開關,特殊場合會采用高性能紅外光幕或其他特殊的傳感器。另外識別算法也很重要,不同行人的身高、步距、速度各不相同,攜帶行李的尺寸和位置也多種多樣,還要考慮到多人連續(xù)通過前后間距(防尾隨),有些場合還要考慮騎自行車通行的情況,高端閘機廠商一般會根據大量的實驗數據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自行開發(fā)識別算法,可以有效識別行人、行李和自行車等常見的通行目標,并且防尾隨距離可以達到20mm以內,該指標同時取決于傳感器識別精度和算法,普通閘機防尾隨距離只能達到100mm。
擺閘,在軌道交通行業(yè)一般稱為拍打門,其攔阻體(閘擺)的形態(tài)是具有一定面積的平面,垂直于地面,通過旋轉擺動實現攔阻和放行。攔阻體的材質常用不銹鋼、有機玻璃、鋼化玻璃,有的還采用金屬板外包特殊的柔性材料(減少撞擊行人的傷害)。
從機芯控制方式上分為機械式、全自動式。從形態(tài)上分為立式、橋式、圓柱式,立式和圓柱式的體積較小,易于安裝,但通道長度較短,行人檢測模塊功能受到限制;橋式擺閘通道較長,行人檢測模塊功能較強,安保性更高。
票務系統(tǒng)的檢票部分與閘機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只要是非人工的自動檢票,就離不開閘機。其中典型的2個應用類型就是軌道交通和電子門票。軌道交通包括地鐵、高鐵等,已經不再將閘機看做一個獨立的產品,而是劃歸到自動檢票機的一部分;電子門票主要指各種付費參觀娛樂的場合所用的入口自動檢票,包括景區(qū)、游樂場、體育館、滑雪場、娛樂場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