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電梯主要由曳引機(絞車)、導軌、對重裝置、裝置(如限速器、鉗和緩沖器等)、 信號操縱系統(tǒng)、轎廂與廳門等組成。這些部分分別安裝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機房中。通常采用鋼絲繩摩擦傳動,鋼絲繩繞過曳引輪,兩端分別連接轎廂和平衡重,電動機驅動曳引輪使轎廂升降。電梯要求可靠、輸送效率高、平層準確和乘坐舒適等。電梯的基本參數(shù)主要有額定載重量、可乘人數(shù)、額定速度、轎廂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觀光電梯鋼結構井道設計、制作。按觀光電梯土建圖紙尺寸,6層以下的觀光電梯鋼結構主梁可采用150mm×150mm×0.5mm的方鋼,橫梁采用120mm×80mm×0.5mm的方鋼,一般外掛式的觀光電梯都采用無機房設計,按國標無機房的頂層高度要4.5米凈高,在鋼結構頂上采用避光的塑鋁板封頂,這樣對主機起到保護作用,觀光電梯地坑要1.8米深,鋼結構高度2米間須增加一道橫梁,門洞要橫梁高度為,裝潢地面上2.35米增加一道橫梁。
奧的斯先生的發(fā)明徹底改寫了人類使用升降工具的歷史。從那以后,搭乘升降梯不再是“勇敢者的游戲”了,升降梯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1889年12月,美國奧的斯電梯公司制造出了名副其實的電梯,它采用直流電動機為動力,通過蝸輪減速器帶動卷筒上纏繞的繩索,懸掛并升降轎廂。1892年,美國奧的斯公司開始采用按鈕操縱裝置,取代傳統(tǒng)的轎廂內拉動繩索的操縱方式,為操縱方式現(xiàn)代化開了先河。
但隨著觀光電梯銷量的快速上升,一些外觀上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由于其全透明觀光的轎廂設計,通常配合全透明的鋼結構玻璃井道,使得轎廂上及井道內的一些電梯部件一下子暴露在外,加之無機房系統(tǒng)將原先安裝在機房內的曳引機、控制柜、限速器等部件全都安裝在井道內的緣故,以及制造、安裝上等諸多原因,導致其外觀效果不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