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運是指從一個國家以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運到另外國家,都伴隨著國際貿易一般就是國際貨運,但一般國際物流還包括快遞,國際貨運不包括國際間快遞。國際貨運一般就是集裝箱運輸,和空運,鐵路運輸。
有關國際鐵路運輸的國際公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國際鐵路貨物聯(lián)運協(xié)定》,簡稱“國際貨協(xié)”;一個是《國際鐵路貨物運送公約》,簡稱“國際貨約”。
國際貨運的成本主要產生在本地、國際運輸和目的地三個地方。在進口貨物過程中,由于目的地的貨代利潤較少,其往往通過延伸服務而收取一些名目繁多的費用,如代報關費、送貨費、倉儲費、換單費等。不去圍繞著瑣碎的費用去談判,而是爭取談得一攬子的包干費用。
目前,海運量在國際貨物運輸總量中占80%以上。海洋運輸之所以被如此廣泛采用,是因為它與其它國際貨物運輸方式相比,主要有下列明顯的優(yōu)點:
(1)通過能力大。海洋運輸可以利用四通八達的天然航道,它不像火車、汽車受軌道和道路的限制,故其通過能力很大。
(2)運量大。海洋運輸船舶的運輸能力,遠遠大于鐵路運輸車輛。如一艘萬噸船舶的載重量一般相當于250~300個車皮的載重量。
(3)運費低。按照規(guī)模經濟的觀點,因為運量大,航程遠,分攤于每貨運噸的運輸成本就少,因此運價相對低廉。
海洋運輸雖有上述優(yōu)點,但也存在不足之處。例如,海洋運輸受氣候和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航期不易準確,而且風險較大。此外,海洋運輸的速度也相對較低。
在國際貨物運輸中,鐵路運輸是僅次于海洋運輸的主要運輸主式,海洋運輸的進出口貨物,也大多是靠鐵路運輸進行貨物的集中和分散的。
鐵路運輸有許多優(yōu)點,一般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可保障全年的正常運輸,而且運量較大,速度較快,有高度的連續(xù)性,運轉過程中可能遭風險也較小。辦理鐵路貨運手續(xù)比海洋運輸簡單,而且發(fā)貨人和收貨人可以在就近的始發(fā)站(裝運站)和目的站辦理托運和提貨手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