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光技術
防眩光設計:燈具加裝蜂窩網(wǎng)或格柵,控制出光角度≤30°,避免觀眾視線內產生強光點;
均勻性控制:通過導光板(如亞克力漫反射板)或反光膜,使展柜內照度均勻度≥80%(文物表面無明顯亮暗差異)。
照明策略:分層突出文物細節(jié)
主光(重點照明)
用窄光束射燈(光束角 15°-25°)聚焦文物核心區(qū)域,如青銅器紋飾、書畫題跋,照度是背景光的 3-5 倍,形成視覺焦點;
案例: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展柜,頂部暗藏 3 組可調角度射燈,照亮碑文刻痕。
輔光(環(huán)境照明)
背光燈帶(隱藏于展柜背板)或底部透光板(如磨砂玻璃)提供柔和背景光,避免文物與背景反差過大,增強空間層次感;
應用:玉器展柜常用白色透光底板,通過底部漫射光凸顯玉石通透感。
輪廓光(修飾照明)
沿展柜邊緣安裝線性燈帶(如 12V 軟燈帶),勾勒文物外輪廓,避免深色展品與背景融為一體(如黑色陶器展柜的頂部輪廓光)。
空間尺度設計
觀賞距離:展柜玻璃到觀眾站立點≥80cm,避免呼吸水汽附著玻璃;
視角高度:文物核心展示區(qū)與觀眾平視高度(1.5 米)齊平,上下浮動≤30cm,超過此范圍需設置臺階或斜坡(如高 8 米的恐龍化石展柜,分層設置參觀平臺)。
可持續(xù)設計
太陽能展柜
頂部安裝柔性太陽能板(轉化率≥22%),為內置溫控系統(tǒng)供電,適用于戶外臨時展覽(如敦煌壁畫全球巡展的移動展柜)。
可降解材料
展柜內襯使用玉米淀粉基生物塑料(降解周期≤180 天),替代傳統(tǒng)泡沫塑料,減少環(huán)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