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法回收工藝預處理主要分為預放電、破碎分離、熱處理、溶解處理。由于廢舊電池中大都有少量的電量,在處理之前要對其進行徹底放電,以防止后續(xù)處理中少部分電量可能會放出大量的能量,造成一定的隱患等其他不利因素。破碎處理是為了讓正負極材料與其他物質在機械力下進行多級破碎,篩分等操作以使得電極材料富集,以便于后續(xù)處理。
主要類型及特點
類型 核心特點 典型應用
三元鋰電池 能量密度高、低溫性能好 電動汽車、智能手機
磷酸鐵鋰電池 性高、循環(huán)壽命長、成本較低 儲能電站、電動客車
鈷酸鋰電池 體積小、電壓高,性較弱 筆記本電腦、小型數(shù)碼
錳酸鋰電池 成本低、倍率性能好,循環(huán)壽命較短 電動工具、動力電池輔助
回收的意義: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動力電池裝機量迅速攀升,首批投入市場的動力電池即將迎來 “退役潮”,電池回收市場蘊藏著巨大機遇。鋰電池回收一方面可以彌補關鍵原材料的潛在供應缺口,另一方面還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
三元鋰電池(NCM/NCA)
濕法回收:總成本約 5.24 萬元 / 噸(電池包 3.8 萬 + 加工費 1.44 萬)。
干法回收:總成本約 4.4 萬元 / 噸(電池包 3.8 萬 + 加工費 0.6 萬)。
利潤空間:含鎳、鈷等貴金屬,濕法回收單噸利潤可達 8046 元(利潤率 14.91%),但需高純度技術支撐。
消費電子電池
以手機電池為例,回收成本約 3000-5000 元 / 噸,主要因體積小、分揀難度大,且缺乏規(guī)模化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