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家庭普遍被一種焦慮的情緒所困擾,家長對于子女前途命運的焦慮,對于“擇?!钡慕箲],對于課外輔導的焦慮,對于大考小考的焦慮,對于家庭經(jīng)濟負擔的焦慮......
一樁樁一件件無一不是壓在中國家庭背上的一座大山,焦慮的原因是什么呢?
1、被誤解的思想“知識就是力量”
哲學家培根的名言激勵著一代代人砥礪奮進,但是在現(xiàn)在社會的功利主義侵刷下,所有人把“好學位”等同于“好知識”,一味地想著讀名校,可是名校名額有限,沒有幾個人能肯定走進名校大門的就是自己孩子,于是強行逼迫孩子一定要有多么好的分數(shù),日復一日地強調(diào)把孩子和自己都暴露在焦慮之下。
2、被拋棄的口號“高考決定命運”
1977年恢復高考,那時候能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門檻就意味著擁有了鐵飯碗,所以催生了這句口號,時過境遷,現(xiàn)在的社會不是包分配的時代,走入大學不代表就能擁有想要的生活,但是社會卻依舊用舊的眼光審視年輕人,認為考上好的學校就高人一等。強烈鼓吹“高考狀元”等概念。
3、學校的辦學理念
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促使學校越來越重視升學率,甚至把升學率當做辦學好壞的標準。
在這三重壓力之下,學生擁有焦慮情緒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眼光看待,盡不要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對他們給予理解和更多的關懷。如果青春期焦慮癥癥狀嚴重、持續(xù)時間較長,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就要及時咨詢上海青少年心理咨詢專業(yè)機構(gòu)。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