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沙發(fā)布料 / 皮套拆除指南:從步驟到細節(jié)的全流程拆解
一、拆除前的「三清」準備:避免盲目操作
清工具:
? 必備工具:尖嘴鉗(拔釘子)、美工刀(割膠水)、螺絲刀(拆金屬件)、手套(防劃傷)、標記筆(寫標簽)
?? 技巧:尖嘴鉗選帶防滑柄的,拔 U 型釘時夾住釘子中部向上翹,避免釘子飛濺
清空間:
沙發(fā)移至開闊區(qū)域,周圍預留 1.5 米操作空間,防止拆解時布料絆倒
地面鋪廢舊床單,承接掉落的釘子和碎屑,方便后續(xù)清掃
清結構:
拍照記錄沙發(fā)各角度外觀(尤其是褶皺、紐扣位置)
掀開底部防塵布,觀察內部彈簧分布(用手機閃光燈拍攝),標記易松動部件
二、拆解順序:從「可拆卸」到「固定層」的遞進策略
? 步:拆可拆卸部件(效率優(yōu)先)
拆坐墊 / 靠墊:
若有拉鏈,直接拉開取出內膽;無拉鏈則觀察底部縫線,用拆線器從針腳處小心挑開
示例:宜家 F?REM?L 沙發(fā)坐墊底部有隱藏魔術貼,掀起后可見 U 型釘固定,用尖嘴鉗從釘子尾部撬起
拆扶手裝飾件:
圓形扶手蓋、木質裝飾條等先用螺絲刀卸下螺絲,再輕輕拔出,避免硬拽撕裂面料
? 第二步:拆固定面料(從下至上)
拆底部防塵布:
用美工刀沿邊緣割開,保留完整防塵布作為新面料底部模板
注意:若底部有配重塊(如鑄鐵塊),先標記位置再移除,防止安裝時失衡
拆靠背與扶手面料:
從底部邊緣開始,用尖嘴鉗拔出 U 型釘(每拔出 5-10 個釘子就放入收納盒,避免踩傷)
遇到膠水粘合的皮質面料,刀片與框架呈 30° 角,距邊緣 0.5cm 處切割
第三步:處理復雜結構(褶皺 / 紐扣部位)
褶皺處拆解:
先找到褶皺的固定點(通常在轉折角),用剪刀小心剪開縫線,保留褶皺的壓線痕跡(后期新面料需復刻)
紐扣裝飾拆解:
從沙發(fā)背面找到紐扣連接線,用尖嘴鉗夾斷縫線,保留紐扣完整(若重復使用需檢查扣面是否磨損)
三、操作核心:「三不原則」+ 應急處理
危險場景 錯誤操作 正確做法
刀片劃傷框架 垂直切割或用力過猛 刀片傾斜 30° 順紋理切割,另一只手按住面料固定
彈簧彈出 暴力拆解內部結構 先檢查彈簧固定扣是否生銹,用扳手擰松后緩慢取出
釘子飛濺 用錘子砸釘子或斜角拔釘 尖嘴鉗垂直夾住釘子,勻速向上拔出
突發(fā)情況處理:
若面料與框架粘合過緊(如老化膠水),可噴少量酒精軟化,靜置 5 分鐘再拆解
發(fā)現框架木料腐朽(按壓有凹陷),立即停止拆解,先評估框架是否需更換
四、舊面料模板保留技巧:為新面料裁剪鋪路
分部位標記:
用防水標簽紙寫 “左扶手外側”“坐墊前側” 等,貼在舊面料背面
示例:皮質沙發(fā)扶手的弧度部位,用粉筆在舊皮上畫 3 條定位線(頂部、中部、底部),方便新皮裁剪時對齊
特殊結構拓印:
紐扣孔、拉鏈位用鉛筆在舊面料上描邊,再拓印到新面料裁剪紙上
弧形扶手的舊面料平鋪在硬紙板上,用大頭針固定邊緣,沿輪廓畫出模板
五、拆解的時間管理:按沙發(fā)類型分配工時
沙發(fā)類型 單人位(預計工時) 三人位(預計工時) 關鍵耗時點
純布藝可拆卸款 1.5-2 小時 3-4 小時 褶皺部位的縫線拆解
皮質粘合款 2.5-3 小時 5-6 小時 膠水軟化與邊緣切割
帶功能結構(如儲物) 3-4 小時 6-8 小時 儲物抽屜與面料的連接部位
六、收尾工作:廢料分類 + 框架檢查
廢料處理:
金屬釘子單獨裝入鐵盒(避免扎傷),破損面料卷成捆用膠帶固定
可回收皮質 / 布料洗凈后疊放,注明 “已拆解” 便于二次利用
框架檢修:
用濕抹布擦凈框架灰塵,檢查木螺絲是否松動(用螺絲刀擰緊)
金屬連接件若生銹,涂一層黃油防銹(如沙發(fā)底部的彈簧掛鉤)
提醒:拆除過程中若發(fā)現超過 3 處框架損壞(如斷裂、蟲蛀),或面料與框架的粘合方式超出自身工具能力(如工業(yè)級膠水),建議立即聯系專業(yè)家具翻新團隊 —— 的前提是不制造新的維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