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布料焚燒發(fā)電的成本受處理規(guī)模、布料特性、地區(qū)差異及環(huán)保要求等多重因素影響,整體可分為直接成本(預處理、燃料、運營等)和間接成本(設備折舊、環(huán)保投入等)。以下是具體分析:
一、成本構成(以 “噸布料處理成本” 為單位)
1. 預處理成本(占比 15%-25%)
廢舊布料需先去除雜質(拉鏈、紐扣、金屬配件、非布料雜質如塑料標簽),并破碎成均勻小塊(增加燃燒效率)。
人工 / 機械分揀:人工分揀成本約 20-50 元 / 噸(視雜質含量,工業(yè)邊角料雜質少,成本低;生活垃圾中的布料雜質多,成本高);
破碎設備:小型破碎機(時處理 1-5 噸)每噸電費 + 維護費約 10-20 元,大型自動化破碎線(時處理 10 噸以上)可降至 5-10 元 / 噸。
2. 收集與運輸成本(占比 10%-20%)
布料密度低(1 噸布料體積約 3-5 立方米,遠大于煤炭的 0.8 立方米 / 噸),運輸效率低,成本較高:
短途運輸(30 公里內):約 30-80 元 / 噸(含收集點到焚燒廠的運輸,依賴專用壓縮車減少體積);
長途運輸(100 公里以上):成本增至 80-150 元 / 噸(需考慮過路費、油耗)。
3. 焚燒發(fā)電設備成本(折舊 + 維護,占比 20%-30%)
設備投資:大型焚燒發(fā)電廠(日處理 1000 噸以上)單廠投資約 10-20 億元,噸處理設備折舊(按 20 年折舊)約 50-100 元 / 噸;
維護費用:鍋爐、汽輪機等設備定期檢修,每噸成本約 20-40 元(化纖布料燃燒易結焦,需頻繁清理鍋爐,維護成本更高)。
4. 運營成本(人工 + 能源,占比 10%-15%)
人工成本:大型廠每班需操作員、監(jiān)控員、維修工等,噸處理人工成本約 30-60 元(地區(qū)差異大,一線城市更高);
輔助能源:點火啟動、煙氣處理系統(tǒng)(如風機、泵類)耗電,每噸約 10-30 元。
5. 環(huán)保成本(核心支出,占比 20%-30%)
布料(尤其是化纖)焚燒會產生二噁英、氯化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需嚴格處理:
煙氣凈化系統(tǒng):脫酸(石灰漿中和)、脫硝(SNCR 技術)、活性炭吸附(除二噁英)、布袋除塵,每噸處理成本約 50-100 元(環(huán)保標準越高,成本越高,如歐盟標準比國內高 30% 以上);
飛灰處置:焚燒產生的飛灰含重金屬,需固化后送危廢填埋場,成本約 20-50 元 / 噸。
6. 其他成本(5%-10%)
稅費及管理費:約 10-30 元 / 噸;
輔助燃料:天然纖維布料(棉、麻)熱值低(約 12-18MJ/kg),若單獨焚燒需摻燒煤炭 / 天然氣(熱值 25-55MJ/kg),每噸布料輔助燃料成本約 10-50 元(化纖布料熱值高,約 20-30MJ/kg,可無需輔助燃料)。
二、影響成本的關鍵因素
處理規(guī)模:
大型焚燒廠(日處理≥500 噸)通過規(guī)模效應,噸處理成本可降至 200-350 元;小型廠(日處理≤100 噸)成本高達 400-600 元 / 噸。
布料成分:
化纖布料(滌綸、尼龍):熱值高(接近煤炭),無需輔助燃料,且雜質少,預處理成本低,噸成本比天然纖維低 30%-50%;
混雜布料(含涂層、膠黏劑):燃燒易產生有毒氣體,環(huán)保成本增加 20%-40%。
地區(qū)差異:
勞動力成本:一線城市人工成本比三四線城市高 50% 以上,導致整體成本差異 20%-30%;
政策補貼:部分地區(qū)對垃圾焚燒發(fā)電給予電價補貼(如中國曾對生物質發(fā)電給予 0.65 元 / 度補貼),可抵消 10%-20% 的成本。
三、噸處理成本范圍參考
國內大型焚燒廠(處理化纖為主):200-300 元 / 噸(含補貼時可降至 150-250 元);
中小型廠(處理混合布料):350-500 元 / 噸;
歐盟地區(qū)(環(huán)保標準嚴格):500-800 元 / 噸(主要因煙氣處理成本高)。
總結
廢舊布料焚燒發(fā)電的成本核心取決于環(huán)保投入和布料特性,化纖占比高、規(guī)模大、有政策補貼的項目成本較低,反之則較高。目前國內主流大型項目的噸處理成本集中在 250-400 元,若發(fā)電收入(每噸布料可發(fā)電約 300-500 度,按 0.5 元 / 度計算,收入 150-250 元)能覆蓋部分成本,實際凈成本可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