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交叉支撐的變形和損壞情況是確保門式腳手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結合外觀觀察、尺寸測量和連接性能測試,具體步驟如下:
一、外觀直觀檢查:識別明顯損壞
檢查鋼管主體是否彎曲、扭曲
目視觀察交叉支撐的斜桿(通常為 Φ42mm 鋼管)是否存在明顯彎曲(側向彎曲矢高>1/200 鋼管長度)或扭曲(截面扭轉角度>3°),這類變形會導致受力時應力集中,降低承載能力。
重點關注斜桿的中間部位和兩端焊接處,若存在 “死彎”(無法通過矯正恢復的變形),直接判定為損壞,需立即更換。
檢查焊接點是否開裂、脫焊
交叉支撐的斜桿與兩端插頭(用于連接門架立桿的部件)通常為焊接連接,需仔細查看焊縫是否存在:
裂縫(尤其是沿焊縫邊緣的 “咬邊” 或貫穿性裂紋);
脫焊(插頭與鋼管完全分離或焊接長度不足設計值的 80%);
焊渣未清理導致的虛焊(敲擊時聲音發(fā)空)。
若焊接點損壞,會導致交叉支撐無法傳遞荷載,必須報廢。
檢查表面損傷
查看鋼管表面是否有嚴重銹蝕(銹蝕深度>鋼管壁厚的 10%,可用游標卡尺測量)、孔洞或凹陷(深度>3mm,面積>50mm2),這類損傷會削弱鋼管強度。
檢查插頭是否變形(如彎曲、壓扁),若插頭無法順暢插入門架立桿的銷孔,會導致連接松動,屬于功能性損壞。
二、尺寸測量:判定變形程度
測量斜桿直線度(關鍵變形指標)
用拉線法:將交叉支撐平放于水平地面,兩端固定后,用直尺測量斜桿中間部位與拉線的距離(側向彎曲值)。
標準要求:彎曲值不得超過斜桿長度的 1/200(如 2m 長的斜桿,彎曲>10mm 即超標)。
檢查交叉支撐的展開角度
交叉支撐正常工作時呈 “X” 形,兩斜桿之間的夾角應與門架寬度匹配(通常為 60°±5°)。
若角度過大(>65°)或過?。ǎ?5°),說明斜桿已發(fā)生變形,會導致與門架的連接點受力異常,需更換。
測量插頭尺寸
用卡尺測量插頭的厚度和寬度,若因變形導致尺寸縮小(如厚度<原設計的 90%),會造成與門架銷孔的配合間隙過大(>2mm),連接不穩(wěn)定,判定為損壞。
三、連接性能測試:驗證受力有效性
插頭與門架的配合測試
將交叉支撐的插頭插入門架立桿的銷孔,檢查是否能順暢插入且無松動:
若插頭卡滯無法完全插入,可能是插頭變形或銷孔堵塞;
若插入后可隨意晃動(間隙>3mm),說明插頭或銷孔磨損嚴重,需修復或更換。
受力狀態(tài)下的穩(wěn)定性測試
手動施加輕微側向力(模擬施工中的水平荷載),觀察交叉支撐是否有明顯晃動或異響:
若斜桿出現 “彈性變形外的晃動”,說明已失去剛性支撐能力;
若連接點(插頭與銷孔)發(fā)出 “咯吱” 聲,可能是插頭磨損或銷孔變形,需拆解檢查。
四、重點檢查部位:高頻損壞區(qū)域
兩端插頭與斜桿的過渡處:此處為應力集中點,易因反復拆裝或受力過大導致彎曲、開裂。
交叉支撐的中點位置:長斜桿的中點易因碰撞或過載產生彎曲。
與水平架、掃地桿的連接處:若交叉支撐與其他構件的連接螺栓松動,可能間接導致自身變形,需同步檢查。
五、判定標準與處理原則
輕微變形:如彎曲值未超標、表面輕微銹蝕(未達壁厚 10%),可通過矯正、除銹后繼續(xù)使用;
嚴重損壞:存在開裂、死彎、脫焊、插頭嚴重變形等情況,必須立即報廢,禁止修補后復用(承重構件的損壞修復難以保證性)。
通過以上步驟,可評估交叉支撐的狀態(tài),確保其在門式腳手架中能有效發(fā)揮抗變形、傳力的核心作用。檢查頻率應與腳手架搭設同步(搭設中每榀門架安裝后即查),且在每次使用前、受外力沖擊后(如大風、碰撞)再次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