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峰焊治具(夾具)反面的倒角設計通常是為了避免干涉焊料流動、減少陰影效應或便于PCB板順利通過波峰。倒角的計算公式需根據(jù)具體應用場景和治具材料厚度確定,以下是常見的倒角計算方法和設計要點:
1.基本倒角計算公式
倒角尺寸通常由治具厚度(\( T\))和倒角角度(\(\theta\))決定,常用角度為30°、45°或60°。
倒角寬度(\(C \))的計算公式為:
\[
C =T \times \tan(\theta)
\]
示例:
治具厚度\( T=10\,\text{mm} \),倒角角度\( \theta =45°\)
\[
C =10\times\tan(45°) =10\times1=10\,\text{mm}
\]
(45°倒角時,寬度\(C \)等于厚度 \(T \))
2.經驗性設計建議
倒角角度:
30°~45°:通用選擇,平衡強度和焊料流動性。
60°:適用于較厚治具,減少材料去除量。
倒角寬度:
通常為治具厚度的1/3~1/2(如\(T=10\,\text{mm} \)時,\(C=3\sim5\,\text{mm} \))。
需確保倒角后剩余厚度足夠支撐PCB(一般剩余厚度 ≥\(T/2\))。
3.特殊場景調整
避免焊料陰影效應:
倒角需足夠大以確保焊料能接觸PCB焊盤,建議倒角寬度\( C\geq2 \times \)治具與PCB的間隙。
治具開窗邊緣倒角:
若治具開窗邊緣需倒角,倒角尺寸應大于焊盤與開窗的間距(如 \(C \geq1\,\text{mm} \))。
4.驗證與注意事項
治具強度:倒角后需檢查治具的機械強度是否滿足多次使用需求。
實際測試:建議通過波峰焊試驗驗證倒角效果,觀察焊料爬升和橋接情況。
材料影響:金屬治具(如鋁合金)倒角可更小,而合成石治具可能需要更大倒角以避免崩邊。
總結
倒角設計需結合治具厚度、材料、焊盤位置及工藝要求綜合確定。公式提供理論參考,但實際應用中需靈活調整并通過試驗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