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控制:
1-3 日齡:溫度保持在 34-36℃。
之后每周降低 2-3℃,直至 20-25℃,保持穩(wěn)定。
判斷溫度是否適宜:烏雞苗分布均勻,活潑好動,食欲良好,則溫度合適;若扎堆取暖,說明溫度過低;若遠(yuǎn)離熱源,張口呼吸,說明溫度過高。
濕度調(diào)節(jié):
1-10 日齡:相對濕度保持在 60-70%,防止雛雞脫水。
10 日齡后:相對濕度控制在 50-60%,避免濕度過高導(dǎo)致球蟲病等疾病發(fā)生。
光照管理:
1-3 日齡:24 小時光照,便于雛雞熟悉環(huán)境和采食、飲水。
4 日齡后:逐漸減少光照時間,每周減少 2-3 小時,直至自然光照,避免過度光照導(dǎo)致雛雞疲勞。
密度控制:
1-2 周齡:每平方米飼養(yǎng) 30-40 只。
3-4 周齡:每平方米飼養(yǎng) 20-30 只。
5-6 周齡:每平方米飼養(yǎng) 15-20 只。
密度過高會導(dǎo)致雛雞生長不均、爭斗、疾病傳播等問題;密度過低則浪費場地。
飲水管理:
雛雞出殼后 24 小時內(nèi)要先飲水,可在飲水中加入 5% 的葡萄糖和電解多維,補充能量和維生素,提高成活率。
之后提供清潔、新鮮的飲水,每天更換,保持飲水器干凈。
飼料喂養(yǎng):
開食:飲水后 1-2 小時開始喂料,初期可使用碎玉米、小米等易消化的飼料,或?qū)S玫碾r雞配合飼料。
飼喂次數(shù):1-2 周齡每天喂 6-8 次,3-4 周齡每天喂 5-6 次,5-6 周齡每天喂 4-5 次,做到少喂勤添,避免飼料浪費和變質(zhì)。
飼料營養(yǎng):雛雞飼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粗蛋白含量在 19-22% 左右,同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